罗圩香茄的基本介绍“罗圩香茄”果实卵圆形,皮色翠绿、光泽度强;单果重500克左右;果肉绿白色、柔嫩、清香;蒸煮后香味浓郁,入口鲜甜、绵软。罗圩香茄种植历史悠久,生产方法独特,是罗圩乡具备地方特点的名牌商品,罗圩香茄植株成长势强,主茎粗壮,叶...

罗圩香茄的基本介绍
“罗圩香茄”果实卵圆形,皮色翠绿、光泽度强;单果重500克左右;果肉绿白色、柔嫩、清香;蒸煮后香味浓郁,入口鲜甜、绵软。罗圩香茄种植历史悠久,生产方法独特,是罗圩乡具备地方特点的名牌商品,罗圩香茄植株成长势强,主茎粗壮,叶色深绿肥大,根深50厘米,横向伸展120厘米,大多数布在30厘米耕作层内,果实卵圆形,皮色翠绿、光泽度强;单果重500克左右;果肉绿白色、柔嫩、清香;蒸煮后香味浓郁,入口鲜甜、绵软。
宿城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,气候温和。罗圩乡紧邻西沙河和太皇河,沿线布局支渠、斗渠和农渠,因为水面面积均较大,水体对气温的缓冲用途,使得该区域又具备与宿迁其他区域不一样的气候特征,冬天相对较暖,夏无酷署,温暖湿润,年平均气温14℃,光热资源比较优越,太阳总辐射量约为117千卡/平方厘米,全年日照数2271小时,每年平均日照总时数2290小时,活动积温5189℃,全年作物成长期310.5天,积温高、日照时数长、成长周期长使得罗圩香茄光合用途时间长,营养物质积累丰富。罗圩乡年降雨量910毫米,境内辖5条区级、17条乡级河道,水资源丰沛,每年平均降水量为892.3毫米,水质优良,灌溉条件好。乡域面积49平方公里,地区内灌排体系健全、沟渠路畅通,林网密布,水质好,蓄水充足,拥有好的灌溉种植用水条件,保证了香茄成长期3-5次灌溉需要,使得罗圩香茄果实水分充足、利于营养物质吸收,且境内无工业污染,灌溉用水以天然河水为主,矿物质含量丰富,使得香茄果实愈加香甜。罗圩乡为黄泛冲击平原,石灰质土壤,富含钙元素、钾元素、硫元素。
商品特征
外在感官“罗圩香茄”果实卵圆形,皮色翠绿、光泽度强;单果重500克左右;果肉绿白色、柔嫩、清香;蒸煮后香味浓郁,入口鲜甜、绵软。内在品质“罗圩香茄”含有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维生素与钙、磷、铁等营养价值,尤其是糖分、氨基酸等含量较高,其中还原糖含量0.52—0.94克/100克、16种氨基酸总量含量0.48—0.64克/100克,食用不去皮,为“罗圩香茄”一大特点。
历史民俗
茄子起来自于亚洲东南热带区域,古印度为最早驯化地,到今天印度仍有茄子的野生种和近缘种。野生种果实小味苦,经长期栽培驯化,风味改变,果实变大。
中世纪传到非洲,13世纪传入欧洲,16世纪欧洲南部栽培较常见,17世纪遍及欧洲叶部,后传入美洲。
18世纪由中国传入日本。
中国栽培茄子历史悠久,种类品种繁多,一般觉得中国是茄子第二起源地。西晋嵇含写作的植物学著作《南方草木状》中说,华南一带有茄树,这是中国有关茄子的最早记载。至宋代苏颂写作的《图经本草》记述当时南北除有紫茄、白茄、水茄外,江南一带还种有藤茄。
相传清朝初期,茄子引入罗圩。
清朝雍正年间,罗圩有个年轻的秀才叫罗天慈,为补贴生活给姓黄的人家做私塾先生,主人非常热情,学生非常不错学,只不过罗天慈有一样不认可:主人非常吝啬,顿顿都给吃菠菜,吃得他有点腻了。有一天,罗天慈击后园散步,看见菜地里种了不少菜,其中好多茄子引人注目,长得特别好。回来就在墙上写了两句诗:园中香茄积如山,何不先生做一餐,主人见了诗,第二天就给做了茄子,罗天慈吃得非常舒服。
哪个知连着一个月,罗天慈受不了,续写两句:从此一茄茄到底,招茄容易退茄难。后来罗天慈在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,成为负责亲耕事务官员,吃惯了山珍海昧,还是怀念主人家茄子,命人大面积种植香茄,告老还乡后把栽培技术带回家乡,从此罗圩百姓与香茄结下不解之缘。
获奖荣誉
2019年1月17日,中国农业部批准对“罗圩香茄”推行农商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。